为深入促进研究生学术互动,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护理学院于2025年1月26日19:00在腾讯会议举行了线上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黄孝玲老师担任指导教师,2023级护理研究生孙然、2023级护理研究生陈甲龙进行分享,2023级、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会。

孙然同学以《自我报告结局在宫颈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与启示》为题进行分享。内容紧紧围绕宫颈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展开,不仅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宫颈癌现状,还突出了患者报告结局的重要性,为全面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提供了崭新视角。汇报中,孙然同学详细阐述自我报告结局主要内容,并对比国内外生命质量评价测量工具,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通过引用文献,清晰展示出该结局在宫颈癌康复中的重要价值,如标准化报告能发现易被忽略的症状,电子化POS工具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总生存期。鉴于我国在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晚,更应重视其临床应用价值。未来,建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强化医护人员对相关理念的认知,严格规范质量控制,高度重视标准化指导与执行监督。同时,简化报告流程,确保患者反馈及时有效,以便医护人员快速应对,切实提升宫颈癌患者的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

陈甲龙同学以《自我报告结局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与启示》为题,详细讲解关于前列腺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PRO)测量工具的研究。目前研究中使用的测量工具多用于评估患者的泌尿功能、性功能和肠道功能等方面的健康状况,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早泄诊断问卷(PEDT)以及胃肠道副作用问卷等。虽然这些工具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我国,PRO测量工具与临床实践的整合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未来应开发电子化信息平台,以协助患者自我管理,并促进临床、社区和居家疾病监测与管理模式的实现。此外,还强调了在选择PRO测量工具时,需要考虑工具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反应性,以及心理测量证据的完整性。建议使用现代心理测量方法,如Rasch模型和项目反应理论,来开发和评估这些工具。

分享结束后,黄孝玲老师对二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提出标准化报告能挖掘易被忽视症状,电子化POS工具可显著改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总生存期,意义重大。2023年国家推出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强调完善防治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电子化自我报告结局优势显著,但患者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不容忽视。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需结合国情开发本土策略工具,持续研究以指导临床护理。但其中一些问题有待探讨,如测评工具在前列腺癌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问卷测评主观性及能否加入客观指标、国内常用测评工具以及创新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