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间的学术交流,激发科研热情,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护理学院于2025年2月28日19:00在腾讯会议举行了线上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周秀玲院长担任指导教师,2023级护理研究生潘俊为、杨美怡、白凯、孙嘉欣进行文献分享,2023级、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会。

潘俊为同学分享的题目是《运动康复方案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启示》,主要围绕文献介绍、背景、文献框架、文献内容、启示进行了分享。《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数据显示,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达1139万。心血管疾病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冠心病居首位。这篇文章旨在构建并验证老年冠心病合并衰弱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效果。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康复护理,干预组采用基于循证的运动康复方案,干预3个月。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衰弱程度、体适能、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该运动康复方案安全可行,能有效改善患者衰弱状态,提高体适能和生活质量。未来可结合移动健康管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延长干预及随访时间,按疾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究其对患者的影响。

杨美怡同学分享的题目是《患者旅程地图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管理中的研究与启示》,主要围绕患者旅程地图的概念与构建方法、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对透析患者健康管理的启示展开介绍。患者旅程地图是一种能够可视化呈现患者与医疗系统中各元素互动的工具与方法,并且能够整合患者在体验过程中的情绪行为及需求变化,从而深入剖析患者体验过程中的触点、痛点及满意点,进一步得出机会点,以达到优化患者体验的目的。患者旅程地图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四类,流程图、时间线、折线图、混合形式。患者旅程地图在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健康管理进程进行系统化管理;帮助患者优化健康管理流程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利用大数据制定健康管理可视化移动医疗管理端。目前,我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管理多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护理干预措施、行为干预方案构建,只侧重于收集和分析客观数据,难以捕捉到患者健康管理的内心世界和真实体验。因此,可以对该类人群进行研究,通过质性访谈收集患者就医全过程健康管理的数据和信息,深入剖析患者健康管理过程中的痛点、触点及满意点,为优化该群体的全旅程照顾提供借鉴。

白凯同学分享的题目是《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在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启示》,主要围绕相关概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健康管理的启示展开介绍。研究显示,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88%~23.5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和病死率增加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是一种通过整合患者临床特征、导管使用情况及护理因素来评估个体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概率的统计工具。该模型基于回顾性临床研究数据,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关键危险因素,并基于有意义因素构建评分系统或列线图,通过ROC曲线验证区分度,用于识别高风险患者以指导预防性干预,从而降低感染率。

孙嘉欣同学分享的题目是《低血压风险预测模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启示》,主要围绕相关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启示展开介绍。透析中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短期内易引起患者不适及透析不充分,致使透析提前结束;长期还与血管通路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密切相关,透析中低血压的频繁发生还会增加患者住院率及全因死亡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基线收缩压、年龄、超滤率、糖尿病和透析时长是常见预测变量。现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预测模型大多数预测性能较好,但均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仅少部分进行了外部验证。未来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外部验证,进一步评估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可行性,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分享结束后,周秀玲院长对四位同学进行了点评。她指出,四篇文章是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患者健康管理进行干预。健康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目前乃至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更多的研究内容仍需持续总结、探索与拓展。同学们要善于在临床捕捉热点话题,并及时查阅文献,提升科研能力。希望同学们,以今天的主题为起点,持续梳理健康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为未来临床护理赋能,推动健康管理事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