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学科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学术沙龙第112期
为深入促进研究生学术互动,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护理学院于2024年11月03日19:00在腾讯会议举行了线上学术文献分享活动。本次活动由解东老师担任指导教师,2023级护理研究生王子淋、2023级护理研究生宋雨晴、2023级护理研究生尹嘉伟进行文献分享,2023级、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会。

王子淋同学分享的题目是《传统中医疗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创新与进展》,主要介绍了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失眠治疗中的现代化应用及创新。失眠是现代人群中的常见问题,导致的经济和工作效率损失不容忽视。现代化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智能穴位仪和纳米智能贴片技术提升了治疗的精准性,并通过标准化按摩方案和数字化操作,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智慧化中医护理创新:5G远程监测和AI诊疗系统提供了实时干预,护理效率大幅提升;未来护理技术的发展将朝着精确化、便捷化方向继续发展,为失眠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宋雨晴同学分享的题目是《聚焦失眠—睡眠监测设备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可穿戴及非可穿戴睡眠监测设备的最新发展。可穿戴设备(如PSG监测仪、智能手环、脑电帽等)在临床和家庭监测中的应用,尤其是便携式设备舒适度的逐步提升,适合家庭环境中的日常监测;非可穿戴设备(如压力传感床垫、声学、光学监测设备和生物雷达等)通过无接触方式实现自然状态下的监测,更适合失眠患者的监测需求。宋雨晴同学详细比较不同监测设备的优缺点,目前监测设备在准确性与便捷性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尹嘉伟同学分享的题目是《中医护理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主要介绍了中医护理对失眠的临床干预方法。基于“阳不入阴”的理论,中医将失眠归因于气血不和,注重通过调理五脏来改善睡眠;护理干预方法包括推拿、耳穴压豆和艾灸三种干预手段,分别通过按摩、持续刺激耳穴和温热艾灸等方式,缓解失眠症状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强调中医护理方式自然、无创,特别适合慢性失眠和亚健康状态的护理,在失眠症状缓解的同时,更能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展示了中医护理的深厚内涵与广泛适用性,使传统疗法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价值和意义。

分享结束后,解东老师对三位同学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建议在PPT中附上参考文献,方便听众查阅,提升汇报的严谨性。汇报主题可围绕具体方向深入展开,使内容由浅入深,更具逻辑性和针对性。优化PPT的视觉设计,确保字体与背景颜色对比鲜明,以提升信息传达的清晰度。在未来研究与创新方面,老师鼓励同学们结合AI技术,提出当前领域中的创新点或空白,为学术探索和研究生创新项目提供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