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护理学科的发展水平,推动护理教育与科研的创新,2024年8月11日,我校护理学院受邀参加了由吉林大学护理学院举办的“交又融合·创新发展——护理学科创新发展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吉林大学护理学院主办,副院长李峰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长春中医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科代表周秀玲、张红石、李彬、孙舒、谢东、张昕烨、常丽娟和曲正平以及护理学院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培训。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议程紧凑,涵盖了当前护理学科的多个前沿话题。会议伊始,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教授以“大数据时代护理科研热点及数字驱动的智慧康养”为题,探讨了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识别和把握护理科研的热点问题,并提出了通过数字技术促进智慧康养的创新路径。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院长李卡教授分享了“新中国特色护理学科研究生教育思考与探索”,深入剖析了当前护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副院长车锡英教授紧接着以“How to build my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expertise through my clinical & research background”为主题,分享了她在心血管护理研究领域的个人经验与成就。武汉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周芙玲教授则以“数字化课程建设”为题,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影响。原吉林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陈立教授在题为“探索老龄化需求,赋能老年护理”的报告中,分析了老龄化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新需求,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创新赋能老年护理。
下午的会议中,首先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虹彦副教授带来了“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激发学科发展新动能”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性及具体策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殷艳玲教授则以“‘六环递进,三维融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为题,介绍了如何通过课程思政的创新模式来增强护理教育的综合性和实效性。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郭彩霞副教授随后分享了她关于“新质护理与护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的见解,提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护理学科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院长助理刘东玲副教授以“深耕学科建设,赋能领域发展”为题,探讨了学科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影响护理领域的整体发展。几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也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紧接着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高瑞彤以“音乐节奏同步的身体活动干预对心脏康复后患者运动相关结局的影响”为题,探讨了音乐节奏在心脏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钟塘盛则围绕“基于体格检查的列线图在主观认知能力下降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个体化预测中的应用”,介绍了他在轻度认知障碍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支圣泽分享了撰写SCI论文的经验,以他在《The influence of web-based decision aids on informal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A systematic mixed-methods review》中的研究为例,探讨了护理学科研文写作的关键要素。

通过参加此次学术会议,我校代表深感受益匪浅。会议不仅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还为今后护理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在未来的工作中,我校护理学院将进一步结合会议所学,积极推动护理教育与科研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