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护理学院举办第132期学术沙龙活动。
此次活动分享人是2024级的护理研究生李钰莹同学和王梦瑶同学,分享主题为脑卒中患者的多维度护理实践。

李钰莹围绕 “护理在脑卒中后心理社会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进行了分享。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常伴有抑郁、压力、焦虑、疲劳等心理社会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康复进程。针对这些问题,未来应加强循证护理研究,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发更适用于脑卒中特殊患者的评估工具,同时深入探究社会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王梦瑶的分享聚焦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衰弱问题,借助构建的 Logistic 回归列线图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发现年龄≥80 岁、睡眠障碍、跌倒史等因素是患者发生衰弱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体育锻炼则是保护因素。同时,模型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能有效帮助医护人员识别患者衰弱风险,但未来还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优化模型。
分享结束后,基础护理教研室讲师张野对两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两位同学对脑卒中患者护理前沿成果的分享。同时,针对后续的论文撰写和文献分享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在撰写高水平论文时,要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应涵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二是在撰写论文时应避免使用年代久远的参考文献,降低对论文质量的影响。三是所有研究均需重视伦理问题,只有经过正规伦理审查后,才能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四是在汇报论文时应详细说明论文是否为 SCI 论文,以及其影响因子、中科院分区等信息,以便为大家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本次活动由张野担任指导教师,2023级、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会。
初审/赵彧
复审/张红石
终审/李萍